海军小区人物景观铜雕

中国造船技术在历史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制造独木舟和船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已建造用于水战的大型战船。中国在三国时期(220~280),有高三、四层的"楼船"以及"蒙冲"、"走舸"、"赤马"等多种船型,并且已有风帆战船。

作品名称 : 海军小区人物景观铜雕
所属类目 : 小区雕塑 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10-03
访问人次 : 41
15世纪,中国舰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适航性最好的船舶。郑和(1371 或1375~1433或1435) 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已能综合使用陆标导航、罗经指向、天文定位、计程、计时等技术, 留下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西方帆船舰队的发展,帆装和驶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对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地的掠夺和开发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海军兵器除刀、矛、弩、矢等冷兵器外,还有专门用于水战的长钩矛、长斧、钩拒、拍竿等。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最早出现火药武器。明(单级和二级火箭雏形)等火药武器;最迟在明洪武十年(1377)中国战船开始装备金属管形火器──火铳;明代唐顺之(荆川)所辑 《武编》(1549)记载有人工操纵的"水底雷"等。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海军技术发展缓慢,使用木质桨帆战船,一直延续几千年。船上战斗人员,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掷器和早期的火器等进行交战。
铜雕对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作用意义巨大,当然,铜雕的内容以及所具备的意义也是使用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铜雕充当着一座城市文化传承的排头兵,在教育警示市民的同时,让城市以一个更加优秀的姿态去迎接未来。城市景观铜雕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且形状多为不规则的,这种艺术存在形态极富流动感,与建筑相互辉映,体现出和谐统一的概念,并美化城市形象和提高建筑美感,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城市景观铜雕有助于建筑结构的柔化,并利用铜雕的主题表达,表现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并将单一的建筑结构丰富化,通过铜雕的艺术性手法和外观来扩展建筑的封闭性,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大部分的欧美国家善用铜雕来刻画城市形象,突出地域特点,展现历史风貌,甚至通过城市景观铜雕来缅怀艺术大家或者学者等伟人,以此来展现城市文化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当地也能够通过这些铜雕来宣传城市,当地居民也可以通过城市景观铜雕来教育后代。
城市中总有标志性的城市铜雕,那这些城市铜雕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城市环境,城市铜雕是艺术表现,更是精神诉求。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工环境的建设和开发,环境建设与开发的优劣,其艺术性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城市铜雕则是评价指标的一个部分,铜雕与建筑同为人工材料筑成,但铜雕能够弱化现代材料的冷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