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人物户外铜雕

穿梭在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随身携带面团作为干粮,食用前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条状晒干,置于火上烤炙,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早期面条的雏形。这样的面条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原地带繁荣兴盛。

作品名称 : 吃面人物户外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06-16
访问人次 : 34
中国虽不是面条的最早发源地,却是人类现存至今最早面条的发现地。四千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村庄,紧随其后的洪水又将其封冻。四千多年后,准确说是在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被称为"中国庞贝"的青海喇家村里,发现了裸露在岩层中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的面条。不过在那时它的名字很有可能还不叫"面条"。
简单来说,"水引面"是将拉成筷子粗细的面条,掐成一尺状,水浸之后,在沸锅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条状下锅,煮熟出锅淋上鸡汤。馎饦的做法与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状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汤面。
在面条刚被引入欧洲时,中国的面条已经进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繁荣期。宋代都城开封别称"面条之都",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国际都市(同期的巴黎只有10万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街,商业街上鳞次栉比的食肆比欧洲大型餐馆的出现早了五百多年。手擀面、刀切面、拉面……食肆中主流的面条做法就有三十多种。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的面条,又从这里向北向东传播,进入蒙古、韩国和日本,向南进入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面条文化席卷了东亚及东南亚各地。
城市铜雕属于铜雕种类之一,很多城市铜雕都可以算是铜雕人物产品之一,城市铜雕是根据城市空间、文化、和审美特征定义出来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铜雕作为标志性建筑物。目前铜雕城市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铜雕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当我们走在一个城市的大街小道上面看到的城市铜雕可以从一个侧免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铜雕景观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城市铜雕题材比较广泛,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有的甚至与此无关者,但能起到美化城市给人以审美价值者也可以采用。优秀的城市铜雕可以被人们视为该城市的市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