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圆形香炉景观铜雕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在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就是见证,其造型和工艺已达到高峰。除了博山香炉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

作品名称 : 寺庙圆形香炉景观铜雕
所属类目 : 城市广场雕塑 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03-11
访问人次 : 69
  北宋陶莲花香炉这尊灰色陶器莲花香炉,高13厘米,直径14厘米,看上去比较大气,造型比较别致,拿在手里分量较轻,十分罕见。我为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曾遍访各地古窑遗址,但对这尊香炉出处,无法作出判断。据朋友讲他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购得。从器物底座造型风格来看应该是北宋中期的东西,但当时中原大地早已流行瓷器生产,"秦砖汉瓦"的陶器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绝大部分地方已不再生产陶器,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实实在在的陶器香炉,让人不得不重新加以思考。
莲花瓣片片向上,自然微微收口,显得十分庄重。莲花瓣炉身竟达五层之多,错落有致,下有连结一体的三层台基,比例得当,沉稳典雅。从灰陶釉色剥落之处可看出来,胎骨为橘红色陶土,烧制温度在850℃左右。从莲花造型的香炉来看,很大程度上同中国佛教文化与祭祀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自东汉佛教流入中国本土后,莲花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寺庙里通常所见的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观世音以大慈大悲而名闻天下,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传说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她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世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引导信徒脱离尘世,帮助世人解除灾难,到达荷花盛开的净土。《法华经》详细介绍了观音菩萨的功德,以及解救灾难的种种事迹,她可以应机以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所以有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白衣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
城市铜雕我们都见过,在我们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也会非常多见的。它可以给我们纾解城市中高楼大厦带给我们的压迫感和紧张感,它还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很好的发挥城市的人文素质。每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它的文化是人赋予和创作出来的,铜雕作为人创造能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记载了文明风风雨雨的历程。相信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城市铜雕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价值,它可以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一面镜子,代表着每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反映着自古至今,人们的无限追求与执着信仰,展现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城市铜雕,城市建筑等,都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