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校园景观铜雕

军事上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作品名称 : 戚继光校园景观铜雕
所属类目 : 校园雕塑 铜雕
发布时间 : 2021-11-07
访问人次 : 38
  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这便是早期的”戚家军“。
因为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这种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于是被命名为”鸳鸯阵“。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城市铜雕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纪念碑铜雕、建筑群中的铜雕以及广场、公园、绿地、街道间、建筑物前等城市铜雕都已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文化品质的象征。城市铜雕的存在,使得城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更加展现靓丽风采。当一件城市铜雕作品诞生时,它不仅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还给这座城市带来无限生机,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满足在美化城市、歌颂生活、记录时代、升华环境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集城市巨大艺术品的自当是规划、建筑、园林、美术、铜雕等方面之大成的结果,而其中铜雕又往往在综合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将对优化城市环境空间、提高城市文明、显示社会风尚和民族个性起到很好的效果。城市铜雕除具有强烈的精神力量以外,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城市铜雕作为一种人格要素,在环境的塑造上起着形成视觉中心、导向、凝聚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具体铜雕或抽象铜雕,比起建筑来,在整个城市中,它更具有表达性和说明性,也容易引导人们产生共鸣。所以也往往屹立于城市核心位置,十分明白地表达环境主题,成为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