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彩绘齿轮景区雕塑

东汉初年(公元 1世纪)已有人字齿轮。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传动系统。晋代杜预发明的水转连磨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史书中关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最早记载,是对唐代一行、梁令瓒于 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

作品名称 : 不锈钢彩绘齿轮景区雕塑
发布时间 : 2022-06-09
访问人次 : 82
北宋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见中国古代计时器)运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明代茅元仪著《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记载了一种齿轮齿条传动装置。1956年发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铁制棘齿轮,轮直径约80毫米,虽已残缺,但铁质较好,经研究,确认为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间的制品。1954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蘖家崖出土了青铜棘齿轮。参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断定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汉初年遗物,轮40齿,直径约25毫米。关于棘齿轮的用途,迄今未发现文字记载,推测可能用于制动,以防止轮轴倒转。1953年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出土了一对青铜人字齿轮。根据墓结构和墓葬物品情况分析,可认定这对齿轮出于东汉初年。两轮都为24齿,直径约15毫米。衡阳等地也发现过同样的人字齿轮。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
城市不锈钢雕塑有很多种,纪念性的、主题性的、装饰性的、标志性的、展览陈设性的、使用功能性的和艺术型的城市雕塑。一座城市里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城市不锈钢雕塑,坐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但无论是哪种性质的雕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底蕴,代表着一座城市,所以不同于一般的雕塑,创建一个城市雕塑需要一个地区的政府部门的审批。每个城市的城市不锈钢雕塑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城市不锈钢雕塑作为一种城市建设手段,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每个时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宗教、政治成就了每个时代特有的城市雕塑,每个城市雕塑带着每个时代独特的标签。城市雕塑可以作为一种记录历史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的手段,它通过一种艺术的方式重现历史事件、刻画英雄人物的精神,以独特方式来纪念,它在提供观赏性的同时,使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感受历史、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