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讲学街边人物铜雕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作品名称 : 朱熹讲学街边人物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06-02
访问人次 : 43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为母守墓,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这种做法可以减轻贫民困难,缓和社会矛盾,也减轻朝廷的施政压力,后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溪,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在石子重的陪同下,游览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燕居之所“韦斋”旧址,手书“韦斋旧治”四字刻石揭榜。
优秀的城市铜雕作品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珠联璧合,遥相呼应,城市铜雕能使城市更具有亲和力,是上升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在世界著名的大、中城市中不乏先例。现代城市铜雕就像城市的眼睛,最能反映城市的风采和神韵。作为空间艺术的城市铜雕,虽然是隶属于环境的存在,但城市却积极主动的给环境以充实,增强人民对于环境的主观意识。城市铜雕属于公共设施,大家应该互相监督和爱护它,保护铜雕人人有责。城市铜雕的快速的发展,城市建筑物的规模也就慢慢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大,规模也就越来越大,铜雕慢慢的在适应城市的发展,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