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人物景观标志铜雕

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由一辆双轮独辕车组成。车箱内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箱外壳上层置一木刻仙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作品名称 : 张衡人物景观标志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05-29
访问人次 : 31
张衡曾参加过在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的一次历法大讨论,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张衡时任尚书郎。这次大讨论的起因是,有人从图谶和灾异等迷信观念出发,非难当时行用的较科学的东汉《四分历》,提出应改用合于图谶的《甲寅元历》。又有人从汉武帝"攘夷扩境,享国久长"出发,认为应该倒退回去采用《太初历》。张衡和另一位尚书郎周兴对上述两种意见提出了批驳和诘难,使这二宗错误意见的提出者或者无言以对,或者所答失误,从而为阻止历法倒退做出了贡献。张衡、周兴两人在讨论中还研究了多年的天文观测记录,把它们和各种历法的理论推算进行比较,提出了鉴定,认为《九道法》最精密,建议采用。的确,《九道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长度数值比《太初历》和东汉《四分历》都精密。
而且《九道法》承认月亮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而当时其他的历法都还只按月亮速度均匀来计算。所以,《九道法》所推算的合朔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符合天文实际。只是如果按照《九道法》推算,将有可能出现连着3个月是30天的大月,或连着两个29天的小月等的现象。而按千百年来人们所习惯的历法安排,从来都是大、小月相连,最多过17个月左右有一次两个大月相连,绝无3个大月相连,更无2个小月相连的现象。所以,《九道法》所带来的3大月或2小月相连的现象对习惯守旧的人是难以接受的。这样,张衡、周兴建议采用《九道法》本是当时最合理、最进步的,但却未能在这场大讨论中获得通过。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损失。月行不均匀性的被采入历法又被推迟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刘洪的《乾象历》中才第一次得以正式采用。
铜雕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我国的铜雕刻艺术史上划过浓重的一笔,是夏商周时期权利的象征,是权贵的象征,青铜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铜雕艺术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更多亮点。铜雕因其具有花钱少、效果好等优点,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的装饰中,是不可或缺的雕刻装饰,其作品具有古雅与现代融会统一的特点,即展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尽情的展现现代社会的风采,为城市美化增添了铜雕独特的亮点。伴随着铜雕的发展,城市不锈钢铜雕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一起为城市的美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