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人物景观校园铜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坚持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反对国民党军进攻的游击战争。1934年8月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个苏区进行长征。

作品名称 : 红军人物景观校园铜雕
所属类目 : 校园雕塑 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02-20
访问人次 : 44
  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的统一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以公开与隐蔽、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反“围剿”、“清剿”的胜利,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红军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
城市铜雕和园林铜雕的共同点在于不能仅仅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旧的观念中,不能停留在城市铜雕与建筑的比例、体量、空间、色彩、材质等等关系上,而要进一步地探求城市铜雕在现代城市中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作用,特别是人与自然、心理、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关系。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城市铜雕应该如何和整个城市呼应、交融,美国城市铜雕的发展或许能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
根据景观铜雕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纪念性景观铜雕、主题性景观铜雕、装饰性景观铜雕和陈列景观铜雕四种类型。一、纪念性:纪念性景观铜雕,必须有铜雕,而且必须以铜雕为主。以铜雕的形式来纪念人与事。纪念性景观铜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在环境景观中处于中心或主导位置,起到控制和统帅全部环境的作用。所有环境要素和总平面设计都要服从铜雕的总立意。纪念性景观铜雕根据需要可建造成大型和小型二种。大型纪念性环境有前苏联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而建立的祖国母亲纪念性景观铜雕。纪念性景观铜雕并不一定都是大型的,比较小型的纪念性景观铜雕更为普遍。二、主题性:主题性景观铜雕是指通过主题性景观铜雕在特定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主题性景观铜雕同环境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景观铜雕和环境的特殊作用。这样可以弥补一般环境缺乏表意的功能,因为一般环境无法或不易具体表达某些思想。三、装饰性:装饰性景观铜雕是以装饰性景观铜雕作为环境主要构成要素。装饰性景观铜雕调整可丰富环境特色。四、陈列性:陈列性景观铜雕是指以优秀的铜雕作品作为环境主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