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城市人物铜雕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原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锐,字旭东,祖籍湖南湘阴,生于长沙,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作品名称 : 范旭东城市人物铜雕
发布时间 : 2022-02-12
访问人次 : 42
  宣统二年(1910年),范旭东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民国三年(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民国十五年(1926年),生产出优质纯碱。民国二十六(193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研究开发成功了联合制碱新工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4日,因病去世。
范旭东先后创办和筹建久大精盐公司、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永裕盐业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企业,历任总经理、董事长,化学工业会副会长等职,并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更新了中国联合制碱工艺,其所形成的"永久黄"团体,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私营化工生产和研究组织,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西交通受阻,洋碱输入量骤减,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趁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致使碱价飞涨。民国六年(1917年)的纯碱市价高达每担12两白银,为大战前夕的4倍 。
民国二年(1913年) ,范旭东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由此而对精盐制造及盐的工业用途发生了浓厚兴趣。次年回国后便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精盐制造企业-久大精盐公司。民国四年(1915年)4月,久大召开第一届股东会议,范旭东被公推为总经理。工厂建成投产后,其海王星牌精盐品质洁白,销路颇佳,故获利甚丰。
城市铜雕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中不仅注重环境的绿化,同时也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城市建设中会规划出一部分铜雕。这些铜雕作品在高楼林立、交通纵横中屹立,不仅能够缓解建筑群集中的压抑感,同时也起到对场地的平衡作用,具有美化城市、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城市铜雕是美化城市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体现人文艺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历史和文化的记录具有载体作用,更是时代的象征。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铜雕的规划也逐渐提升到城市规划的层面,不仅成为了城市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风景的重要一员。良好的城市铜雕规划和城市铜雕作品的结合,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格局,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彰显城市个性,体现民族风俗、承载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中城市铜雕的必要性满足城市环境发展的需求,满足公众文化艺术需求,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文化引领生活理念反映群众的审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