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它们利用颚部在地面上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他说: “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 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
当我们设计每一座城市雕塑时,无不希望它有持久性和传播性,无不希望一座站立的雕塑,向人们传递这座雕塑所代表的话语力量,传递这座城市所倡导的人文价值和城市精神。而要保持雕塑的持久性价值,就需要遵循几个规则:首先,反映城市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雕塑,才是有生命力。如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首先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景观,而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城市灵魂、城市精神。其次,城市文化的积淀和内涵,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标志性雕塑,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区域特色,离开了历史继承的城市发展,必然缺乏文化内涵。第三点,南京经济腾飞,需要文化为基础的结构调整。转型靠什么?只能依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孙中山铜像的意义,应该成为南京城市发展转型的契机。其次,城市雕塑不应为当下的风气、事件、人物所动。无论是艺术类的雕塑,还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雕塑,只应凝固有留存价值的城市记忆。而某些当下的风气、事件、人物,或许风骚与今天,可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更可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用雕塑来为我们的城市留存记忆。第三,城市雕塑要为子孙后代留存城市精神,从树立的那一天起,就应当每时每刻无言地传递着城市的文明气息,因此,每一座雕塑都须对城市人文脉络、人文气质、人文事件进行精耕细作。在这个意义上,树立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头脑一热就立一座雕塑,就别指望那座雕塑能一路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