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王阳明人物铜雕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作品名称 : 哲学家王阳明人物铜雕
所属类目 :
发布时间 : 2021-11-05
访问人次 : 51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城市铜雕创作的成功与否已不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和技法表现问题,面对越来越狭小的城市空间,城市开发进程中给自然带来的危机,人们希望通过艺术家创作不同风格的铜雕,以此平衡自身与城市随时变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共艺术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来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意识。良好的城市形象代表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正是城市人个体形象的综合展现。城市景观铜雕的阐释开放性与功能适应性,景观铜雕也是属于城市流行文化当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也一定程度上还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潮流的标志,城市景观铜雕应该具备一定的魅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由于人为对于文化认识的变化对于城市景观铜雕也产生了不同的寓意,每一件城市景观铜雕也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城市的一种特殊符号,是能够独自存在的,同时在能够在不同的空间范围之内创造出不同的放置形式,终由于环境的因素而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