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古代人物铜雕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作品名称 : 李时珍古代人物铜雕
所属类目 : 医院人物 铜雕 李时珍
发布时间 : 2021-11-02
访问人次 : 48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是精神生活了,具有精神愉悦的城市生活与优美的城市环境景观已经成为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一种评价标准。城市铜雕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铜雕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城市铜雕还记载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文明,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追求,反映出每一座城市背后的人文历史。接着是人文性,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发展的自身规律。它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等方面决定了某特有的文化氛围。城市的文化氛围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其城市铜雕的基本状况。还有就是启迪性,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城市铜雕能够给人们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能起到一定的纪念、启发的作用。最后是地域性,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所以其城市铜雕也有不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