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广场景观铜雕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品名称 : 郭沫若广场景观铜雕
所属类目 : 城市广场雕塑 铜雕
发布时间 : 2021-10-31
访问人次 : 41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城市景观铜雕的阐释开放性与功能适应性,景观铜雕也是属于城市流行文化当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也一定程度上还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潮流的标志,城市景观铜雕应该具备一定的魅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由于人为对于文化认识的变化对于城市景观铜雕也产生了不同的寓意,每一件城市景观铜雕也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城市的一种特殊符号,是能够独自存在的,同时在能够在不同的空间范围之内创造出不同的放置形式,终由于环境的因素而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现在城市中总有标志性的城市铜雕,那这些城市铜雕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城市环境,城市铜雕是艺术表现,更是精神诉求。
现在城市中总有标志性的城市铜雕,那这些城市铜雕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城市环境,城市铜雕是艺术表现,更是精神诉求。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工环境的建设和开发,环境建设与开发的优劣,其艺术性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城市铜雕则是评价指标的一个部分,铜雕与建筑同为人工材料筑成,但铜雕能够弱化现代材料的冷漠感。从纯艺术中提炼出来的城市铜雕,在城市环境艺术中,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