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葛洪公园人物铜雕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作品名称 : 古代葛洪公园人物铜雕
发布时间 : 2021-10-31
访问人次 : 67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但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后葛洪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继而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以女儿鲍姑许配。建兴二年(314),葛洪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东晋开国,朝廷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其中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在古代就有了铜雕文化,铜雕文化出现早的时候是在商周时期。而现在铜雕文化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天的各种铜雕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铜雕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城市铜雕来传达对城市生活文化的热爱。城市铜雕的改造材料多样化:城市铜雕是由各种形态各异的具体物质材料造成的,铜雕的制作过程就是用思维在创作,用材料进行实施的过程,所以城市铜雕的创作受到物质材料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题材进行创作,从而反映了人们对城市铜雕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特点,并反映了人们的兴趣、风俗、习惯等。现在的城市铜雕都加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