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祖孙俩打太极人物铜雕

2022-09-23 08:09 18

公园锻炼雕塑,铜雕锻炼人物雕塑

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同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易系辞传》(西汉马王堆出土版本)记载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内容。意思是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这里讲的是八卦画出的过程。原与天文气象及地区远近方向相关,后来被宋代的理学家以哲理方式进一步阐释。
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比较早使用"太极"概念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易》素来是作为穷尽天地奥秘的哲理书,对成卦过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家易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论、修养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
城市铜雕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城市铜雕发挥的文化功能从本质上来说记载了文明风风雨雨的历程。民族的历程刻凿在铜雕的形体与空间之中,各民族用不同的铜雕美表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价值,积累下人类最宝贵而本质的精神财富,使得文明的开拓得以永久地发展。城市铜雕一旦成为独特的艺术价值,就可作为民族文化的永久性物化形态,意义长远,它既可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又可作为该民族文化积累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