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俗小品吃面人物铜雕

2022-06-16 08:18 19

吃面人物铜雕 (3)

面条的故事要从"面条帝国"--中国说起。千年炊烟孕育了两千多种面条的做法,影响了整个东亚的面条文化。不过,无论是面条还是制作面条的主要原料小麦,源头都不在这里。
中国的汉字"麦"原指"远道而来的人",与面条的"面"字结合,就成了"面"("面"的繁体字),而小麦以及小麦粉制作而成的面条,在数千年前也确实是远道而来的。每年有6亿吨产出,已经成为地球上60%人口主粮的小麦,最早诞生于9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耕文明。在它诞生后的6500年,小麦种植技术连同制面技术,开始从中东地区传到地中海,穿越巴尔干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向东经过中亚来到中国。因此,这条以长安为起点,途经西域、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又被叫做"面条之路"。
穿梭在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随身携带面团作为干粮,食用前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条状晒干,置于火上烤炙,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早期面条的雏形。这样的面条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原地带繁荣兴盛。但喜食汤羹的中原人将面条与水同煮,热汤中取面时,"箸"(筷子)也就因此诞生。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其中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在古代就有了铜雕文化,铜雕文化出现早的时候是在商周时期。而现在铜雕文化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天的各种铜雕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铜雕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现代艺术家可以通过城市铜雕来传达对城市生活文化的热爱。城市铜雕的改造材料多样化:城市铜雕是由各种形态各异的具体物质材料造成的,铜雕的制作过程就是用思维在创作,用材料进行实施的过程,所以城市铜雕的创作受到物质材料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题材进行创作,从而反映了人们对城市铜雕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特点,并反映了人们的兴趣、风俗、习惯等。现在的城市铜雕都加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