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不锈钢火箭抽象景观雕塑

2022-05-14 08:21 36

不锈钢外星人雕塑 (16)

探空火箭是用于将科学仪器以抛物线轨迹送入地球大气层的上部区域,使其进入近地空间的一种火箭。探空基本结构火箭包括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稳定尾翼等。大多数探空火箭为单级或两级火箭,也有为3级、4级的。动力装置通常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简化和缩短发射操作时间。探空火箭对火箭姿态和飞行弹道的要求不象导弹和运载火箭那样严格,一般不设控制系统,仅靠稳定尾翼或火箭绕纵轴旋转来保证飞行稳定。需要精确定位和定向时才设置控制系统。除探测火箭基本结构外,探空火箭系统还包括有效载荷、发射装置和地面台站等。
火箭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国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是在唐朝发明的)。北宋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火箭。这种火箭由箭身和药筒组成,其中药筒用竹、厚纸制成,内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绳,点燃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喷出,以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飞行中杀伤敌兵。这种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与现代火箭没有什么不同。公元12世纪中叶,原始的火箭经过改进后,广泛地用于战争。如公元1161年宋军与金兵的“采石之战”中所使用的“霹雳炮”,其实就是一种火箭兵器。当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能高飞的“火流星”(亦称“起火”),实际就是世界上第一种观赏性火箭。元、明之后,即公元13世纪以后,中国的火箭兵器在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涌现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形式。13世纪中叶,蒙古人入侵中亚、西亚和欧洲,阿拉伯人侵略西班牙,他们把中国的火箭技术传入了欧洲及世界其它地区。到了这时,德意志的艾伯特斯·麦格诺才在欧洲首次记述了关于制作火箭的技术。欧洲人最早使用火箭兵器,是在1379年意大利的帕多亚战争和1380年的威尼斯之战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雕塑也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由于人们开始对精神文明和地方文化的追求逐步上升,对于雕塑等艺术的欣赏力也在慢慢的提高,这就导致了雕塑的创意和工艺需要不断的提升,尤其是不锈钢雕塑。也可以体现更多的艺术造型。在中国,不锈钢大都应用在大型的雕塑造型上,也同样有很多抽象的造型通过不锈钢来表现。但是当时的创意比较局限,工艺也相对落后,导致很多不锈钢雕塑造型千篇一律。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雕塑都可以通过3D打印来实现,只要设计师制作好三维模型,通过3D打印设备可以制造出形状各异又非常精细的雕塑造型。但是其材质有局限性,如果要选择铝、不锈钢等金属材质进行打印,则设备、时间等成本会很高。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取代大部分手工制作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