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卢作孚校园人物铜雕

2022-03-18 08:13 53

卢作孚校园人物铜雕

1914年,担任合川中学教师,之后先后任报纸编辑、主编、记者。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1952年,"五反"运动中受诬陷,在重庆服安眠药自尽。
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他青年时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材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并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抗日期间坐镇宜昌,组织领导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被历史学家评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毛泽东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蒋介石称他"作孚兄"、"民族英雄";冯玉祥夸他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弃学从商,奔回合川,筹办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
民国十五年(1926年),靠朋友东挪西凑才筹得8000元资本,卢作孚亲自去上海订购载重70.5吨的浅水铁壳船一艘;5月,新船在上海造成,卢作孚一面派人去上海接船,一面在重庆召开公司创立大会,确定公司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第一艘船命名为"民生"轮,额定资本5万元,选郑东琴等9人为董事,卢作孚被推为总经理,在重庆、合川设立公司办事处,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开始了他的航运之路。
校园铜雕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洗礼。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铜雕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城市铜雕的题材范围较广,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肖像铜雕首先突出的是扎实的写实基本功,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神形兼备是肖像铜雕创作为基本的审美准则,同时也是方。神形兼备,其主要内容是肖像作品在反映人物对象时达到形与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