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政治家管仲胸像景观铜雕

2022-03-03 13:48 48

管仲铜雕 (4)

齐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今河北邢台)。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管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他向齐桓公说:"戎狄性情十分残暴,贪得无厌。诸夏各国都是亲戚,彼此关心,一国有难,大家都应相助,不能袖手不理。满足现状的安乐是很危险的,出兵救邢才是上策。"齐桓公很欣赏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狄人又追赶卫国百姓到黄河沿岸。 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就在曹邑(今河南滑县)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齐桓公、管仲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戎守曹邑。又给卫君带来乘马祭服,还给卫君夫人带来乘车和锦帛。此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三百余只。又帮助修建宫殿。 邢国还未恢复,狄人又来第二次洗劫。
齐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狄人攻邢,形势十分严重。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联合宋、曹救邢。当齐、宋、曹军队到达时,邢国百姓如见亲人,纷纷投奔,狄人被打退。邢国又被狄人洗劫一空。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同宋、曹两国,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夷仪(今聊城西南),这里靠近齐国,较为安全。使破乱的邢国得到安定。 邢、卫两国都遭狄人洗劫,在齐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复国。当时人们都赞赏地说:邢国人迁进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恢复后的卫国,人们心情高兴,也忘记了亡国的悲痛。
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铜雕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人物铜雕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人物铜雕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铜雕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铜雕艺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城市铜雕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从此中国的人物铜雕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