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渔文化渔夫捕鱼人物铜雕

2022-03-03 08:39 28

渔夫捕鱼民俗铜雕 (3)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通过智慧的启迪、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情感的诱导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燧人氏教人捕鱼、伏羲氏教人结网,舜“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吕尚受封齐后兴渔之利、使齐成为大国,范蠡著作《养鱼经》、开创世界渔书之先河。里革“断罟匡君”之忠、“羊续悬鱼”之廉、王祥“卧冰求鲤”之孝、庄子“濠梁观鱼”之乐等等,均以熏陶、濡染、启迪、激励等方式,发挥其教化之功能。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曰“钓而不网”,周代渔人置柴木于水中、诱鱼栖息围而捕取的渔法,是今日人工鱼礁的雏型;汉人渔人置木制红鱼于水中、引鱼上钩,成为后世拟饵钓之先导;东晋渔人以长木击板、惊吓鱼类入网的“鸣 ”,成为后来的声诱渔法;东海渔民以绳编连植于滩涂的竹子、捕获退潮时被竹枝所阻鱼类的“沪”渔法,成了大上海的简称。我国周代关于禁渔期、禁止毒鱼和密网捕鱼等规定,正是现行《渔业法》对渔具、渔法的限制。渔文化游乐赏玩的满足功能,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原始人捕鱼摸虾掌握水性后,出现古称“水嬉”的游泳、弄潮、戏水、赛舟。体形象“文”字、《山海经》称其为“文鱼”的彩色鱼,形态优美、娇姿艳体的金鱼,绚丽多彩、婀娜多姿的热带鱼,点缀庭院雅室、美化人们生活;五彩斑斓、富贵华丽的锦鲤,寓意吉祥幸福、象征和平友谊。除了饲养“水中宠物”、养殖与观赏外,垂钓、斗鱼等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
古往今来渔业生产,包括捕捞、养殖、加工,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水产品,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重大贡献。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渔文化,以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舞台,导演了灿烂的历史篇章。当前我国渔业提出发展休闲渔业,有别于养殖、捕捞、加工等传统渔业的休闲渔业,利用水域、资源、设施、渔村村舍、生产器具和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人文景观、宗教信仰等等,设计相关的活动和休闲空间,为大众提供渔业的活动,达到休闲、娱乐的功能。休闲渔业不仅为渔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和经济价值,而且拓展了渔区发展新空间、开辟了渔业发展新领域,对渔业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好的城市铜雕作品必须有内在和意境。铜雕制作一般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构思、铜雕形象和良好的工程装备。铜雕的用途广,铜雕不仅要美观,还要有内在、内在和外在的形象,并需要一定的技术。城市铜雕作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代表着该地区的城市、文化水平和能量。在一些城市,优秀的城市铜雕使每一个人在一个具有永久视觉形象的强烈文化氛围中进入环境,感受到城市的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