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道家葛洪胸像城市铜雕

2022-02-22 13:49 43

葛洪铜雕 (1)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葛洪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他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他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葛洪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城市铜雕是公共艺术中的一个内容,但城市铜雕不仅是一个景观物,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要求的日益提升,城市铜雕在与环境关系的公共性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同样,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于精神与文化归属感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铜雕在文化方面的公共性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铜雕本身形式、语言、材质极为多样,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铜雕通过与园林景观的相互融合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吸引人们的眼球,公众通过与铜雕的互动增加观赏趣味,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