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不锈钢镂空地球仪园林雕塑

2021-12-10 13:46 36

不锈钢地球仪雕塑

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继明之后,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不仅引进、制作,还熟练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科学仪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都超出了其他历代的统治者。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为了观察地球自转偏向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二滴红墨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你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度原地点滴一至二滴蓝墨水,你就会发现蓝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演示,比较观察,可发生蓝色墨水流动的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轨道相比,向左偏转了。再将地球仪静止平放,地轴与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轨道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可以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没有偏向。
不锈钢雕塑是城市的标志,一座城市,不仅是城市的高楼大厦优美,环境优美,更多是需要一座城市标志,当我们走进这座城市,看到这座城市的不锈钢雕塑标志,就会知道这是哪座城市。 城市标志一般会选用不锈钢雕塑来做为标志,不锈钢雕塑板需要采用板材,这样不仅不易生锈,同时不锈钢板也属上流材质,城市不锈钢雕塑不仅是雕塑作品,同时也不锈钢雕塑是一款高端大气带有艺术气息的艺术品,人物雕塑正是不锈钢雕塑具备这些优点,所以一般城市当中会采用不锈钢雕塑来作为城市标志。不锈钢雕塑可谓城市之魂的象征,一座好的城市不锈钢雕塑往往是一个城市气质与内涵的点睛之笔,作为城市风格与文化品位的艺术载体,城市不锈钢雕塑不仅有艺术的审美功能,还有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