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不锈钢党旗和八路军城市雕塑

2021-12-10 13:38 57

不锈钢党旗和八路军铜雕 城市景观雕塑[1]

七七事变后,北平(今北京)、天津相继沦陷,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于8月22日和25日由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出征,第120师主力和第129师主力先后于9月3日和30日,由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出征,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执行开创抗日根据地,牵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任务。
在八路军日夜兼程向抗日前线挺进时,沿平绥铁路(今北京—包头)西进之日军已侵入山西,并沿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南下,对中国军队形成右翼迂回包围的态势。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3个师改变原定集中用于恒山地区的战略部署,采取疏散的战略配置,第115师挺进晋东北、晋西南,第120师挺进晋西北,第129师向晋东南地区开进,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日军翼侧和后方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退守平型关、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之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部队阻止日军进犯,保卫山西腹地。9月25日,第115师于平型关附近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尔后,第115师一部由晋东北向察南、冀西地区出击,先后收复10座县城和部分地区,切断张家口至山西代县间的日军交通线。第120师一部袭占井坪、平鲁,威胁大同;主力在雁门关南北打击日军运输车队,切断了大同至宁武间的日军后方交通线。第129师一部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八路军上述作战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为保卫太原而进行的忻口防御作战。10月中旬,为阻止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西进的日军,八路军第129师和第115师主力转向正太铁路沿线作战,并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但由于防守娘子关和忻口的国民党军败退,太原于11月8日失陷。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控制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对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日军采取四面包围的态势和分兵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准备反围攻等指示,以一部兵力牵制和打击日军,大部兵力迅速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与群众武装,扩大部队和创建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4月底,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同时部队也迅速扩大,先后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晋冀豫军区,组建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和8个步兵团,以及2个相当于旅的纵队和20个相当于团的游击支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从而对华北日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
城市不锈钢雕塑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城市雕塑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传达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雕塑还能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城市雕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和视觉艺术,而是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达到改善城市整体环境与景观的目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雕塑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家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问题,城市雕塑关注于城市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