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古代锣鼓乐器景观铜雕

锣鼓是戏剧节奏的支柱。是汉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有了锣鼓的伴奏配合,能增强戏曲演唱、表演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作品名称 : 新余古代锣鼓乐器景观铜雕
所属类目 :
发布时间 : 2022-09-17
访问人次 : 9
不论什么剧种,戏曲锣鼓都不外乎锣、钹和鼓这两大类。其中,因各类乐器的形状、型制与制做、使用上的不同,而又有许多品种。锣钹类有:钲锣、筛锣、大锣、小锣(手锣)、马锣、镗锣、云锣;大铙、钹、大钹、水钹、齐钹、镲钹、小钹、铰子、碰钟等。鼓类有:单皮鼓(班鼓)、怀鼓、堂鼓(唐鼓)、大鼓、盆鼓等。作为打拍子用的尚有檀板、梆子、木鱼等。每种乐器以其音调高低宽窄的不同,又有着许多品种及其名称。
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上,大体都与剧种演唱风格相结合,形成本剧种的独特风格。如京剧锣鼓基本上由四种乐器组合而成:大锣、小锣、钹、鼓板(鼓、板是两种乐器,鼓是单皮鼓,板为檀木板,两者都由鼓师掌握,故列在一起)。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时并加用堂鼓、小钹,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气氛和戏剧情绪。
锣鼓的组合运用,大体分为3类:第1类由大锣、小锣、钹、鼓板组成,以大锣为主体;第 2类由小锣、鼓板组成,以小锣为主体;第 3类由钹、小锣、鼓板组成,以钹为主体。以上,第1、第2类组合所演奏的各种"点子"是常用的;第3类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这几类由于乐器配置不同,其音响效果、情绪表现也就不同。同一种点子,可以分别用 3种组合形式奏出,虽然节奏一样,名称相同,但由于其中主要乐器的不同,音色、音量、力度等的变化,所表现的情调和渲染的情绪也因之迥异。
城市铜雕创作的成功与否已不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和技法表现问题,面对越来越狭小的城市空间,城市开发进程中给自然带来的危机,人们希望通过艺术家创作不同风格的铜雕,以此平衡自身与城市随时变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共艺术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来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意识。良好的城市形象代表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正是城市人个体形象的综合展现。